
民族街位于汉口南部,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与东汉正街集家嘴接壤,辖区内老旧市场多、危旧破房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系汉正街改造搬迁核心区域。近两年,随着政府旧城改造工作的推进,辖区内紫竹一期、紫竹二期房屋征收工作均已接近尾声,紫竹三期即将启动,关于何时拆、怎么拆、拆了去哪里,成为辖区居民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
5月15日上午,江汉区人大民族街工委组织开展了以“倾听民情民意,助力旧城改造”为主题的“两室”接待活动,收集紫竹三期征收范围内居民意见,解答选民疑问。为使接待工作更具实效性,还特别邀请了江汉区城改办的同志共同参与接待调研。
为了使大家对老旧城区有一个更直观和全面的认识,接待活动前,人大民族街工委首先组织代表们登上汇江大厦顶楼天台,俯瞰辖区全貌。目光所及,周围老旧危房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们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看完全貌,代表们对紫竹三期征收范围内的老旧危房户进行了走访调研,在大董家村狭窄的巷道内,吴望林老人对代表们说,从出生算起,她已在这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居住了七十多年,不是不想搬走,而是没有地方可搬,早就盼望着拆迁了。
通过走访调研,代表们了解到辖区原有的基础设施老化滞后,长期超负荷运转;辖区内新老建筑交错,空间杂乱;许多旧房严重老化、危险残破;公共服务设施、消防体系、给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旧城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入户走访之后,人大代表们在大董社区集中接待选民。居民群众们一致反映,目前的居住环境确实太差,坚决支持政府旧城改造计划,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现实需求:大多数老年居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住上新房,建议多提供现房,表示偏远一点的地段也可以接受;经济条件差、居住人口多的家庭,希望征收过程中能有更多价格相对低廉的现房可选;而部分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居民,则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些地段好的优质房源。
会上,代表们认真记录了选民的诉求,并对征收流程、评估公正性等问题现场进行宣传和解答,大家在全面收集整理选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制定旧城改造征收方案。在资金调配、建设等方面做到优先安排、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二是要提前储备充足的现房源(包括二手房源),同时加快就近购置地块、自主开发建设类似“江汉人家”的低价房源。安置房源要注重考虑交通便捷、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的地段,让老百姓拆得开心、住得安心。三是具体征收方案要因地制宜、细化完善,力争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合理需求,如采取就地还建的方式,解决部分高端家庭的居住问题;对条件较差的住户,可以考虑用稍远地段的房源进行安置,尽量不加大其经济负担;而对于特困家庭则可以通过廉租房的办法解决,由政府出面购置或建设部分小户型房源。
本次活动既达到了收集民情民意、为政府后续征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地进行了江汉区旧城改造政策宣传,消除了居民群众心中的困惑和不安,赢得了广大选民对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民族辖区下一步顺利、平稳推进旧城改造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