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觉得这里好,我们又回来了!”近日,在位于江汉区新华街道台北二路口的良友大厦,武汉原森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入驻办公。几年前,这家公司因故从这里搬迁,对于“回归”原因,公司办公室主任彭丽直言:“这座大楼有位尽心负责的人大代表,对企业关怀备至。”
照片、电话就在墙上 让企业随时能找到人大代表
良友大厦人大代表联络站位于大楼15层,周勇的照片、电话号码就在墙上。
“让企业随时能找到人大代表。”2017年,刚当选人大代表的周勇在人大新华街道工委指导下,协调专辟空间,设立了代表联络站,并以此为端,服务企业,推动楼宇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发展,高档写字楼不断崛起,“老写字楼”优势渐失。
靠什么留住企业的心?“支持老旧楼宇升级改造,提升楼宇品质”,周勇把这样的主张书写在代表建议中,在良友大厦践行。
“电梯老是坏,能不能换一换?”“中央空调效果不好,冬天冷夏天热”……大楼硬件设施逐渐老化,企业诉求不断涌现,却很难解决。
“大楼在建成时,公共维修基金缴纳相关规定尚未实施。更换硬件设施,没有经费是大问题。”大楼物业管理方——武汉良友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芦伟道出其中原委。
周勇积极谋划、努力破题,形成解决方案:通过规范流程,由他所在的企业借支良友物业公司维修资金,实施电梯、中央空调和取暖锅炉更换和维修;同时,召开业主代表大会统一意见,用大楼公共收益陆续返还借款。
2017年至2019年,良友大厦逐步更换了三部电梯,更新了制冷和取暖系统,还逐层逐步推进卫生间改造、更换金属防火门等。“人大代表协调资源、出智出力,解决楼宇大小问题,我们有了主心骨。”芦伟感慨。
近年来,周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良友大厦申请楼宇改造升级补贴100万元。
有求必应有呼即应 “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写字楼是否具有吸引力,不在于硬件设施如何高档,而是精准适用的服务,这里让我们舍不得、离不开。”武汉面窝蛮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国华道出了良友大厦内60余家企业的普遍心声。
有求必应,有呼即应,周勇坚持履职靠前,精准服务企业。
“过去,我们找人才中介,钱花了不少,也没招到适用人才。”今年初的一天,湖北天明律师事务所办公室主任晏莎来到代表联络站,对周勇反映用工难问题。周勇立即行动,联系江汉区人才与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新华街道微邻里平台,发布该企业招聘信息,还通过相关职能部门,推荐企业参与高校校园招聘活动。
“后来,我们被邀请参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的夏季校园招聘会,如同雪中送炭!”晏莎很感激。
湖北巧娘家庭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直播带货,2020年,受疫情冲击,企业销售受到影响,急需扶持。
得知企业困境后,周勇发动个人资源,联系了一家人气网络直播平台,还引导大厦内另外两家文化传播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共同举办多场带货直播,单场销售千余件。
“人大代表总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在这座大厦发展事业,我们充满信心、底气十足!”这家公司财务负责人刘春兰说。
部门请进来政策送到位政企“连心桥”让企业留得下来发展得好
“多开展一些共建活动,促进政企沟通。”“可否提供更多人才招聘渠道?”5月7日,“楼宇连心桥•民意直通车”主题活动在良友大厦举行,大厦内企业与相关职能部门围桌而坐,面对面听需求、点对点解难题。在良友大厦,周勇推动组织的政策宣讲活动频频让企业受益。
“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人大代表有能力、有责任”,周勇坚信,把部门请进来、政策送到位是推动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之举。
“这两年,周代表为我们节省了近70万元贷款利息!”湖北金楚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雾说,2020年以来,周勇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到大楼宣讲惠企政策。对于该企业融资需求,他认真指导、督促落实,帮企业连续两年申请到纾困贷款。
“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我们只用专心发展事业。这么好的地方,我们怎么舍得离开?”张雾说。
2020年以来,周勇帮助辖区楼宇企业申请纾困资金约14亿元,为良友大厦等6家企业争取专项贷款61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