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审计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摸清武汉市江汉区企业复工复产推进情况,助力推动《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武汉市江汉区审计局从2020年4月10日至4月20日组织对纳入武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服务管理的1068家规上企业以及若干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综合考虑市场主体的经营规模、行业类型、产销状况、带动作用等因素,选取了15家企业开展入户调查。调查主要采取大数据分析、查阅相关资料、问卷调查、上门入户的方式,调查工作得到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企业的支持和配合,进展顺利。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进情况
(一)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克服困难积极主动作为的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江汉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了企业服务组负责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研判、统筹协调、检查督办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武办文〔2020〕6号文件,结合江汉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江汉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快恢复正常经营秩序的政策措施》。同时,组织区财政、税务、社保等部门对惠企政策集中培训,明确政策责任主体,建立惠企政策日报制度,督促部门将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二是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在区政府网站开设“企业复工复产”专栏,及时发布各项政策公告以及政策解读文件,进一步明确惠企政策如小微企业纾困资金的申请办法和流程。同时利用微信“江汉之声”公众号同步发布江汉区惠企政策公告,多措并举使政策更多惠企到辖区企业中;三是防控督导,安全复工。对于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组织区疾控中心、消防、应急保障局等部门持续开展上门督查和指导,制定了《区商务楼宇及楼宇内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导则》、《金融业复工复产防疫工作导则》等系列防控指导文件。
(二)全区企业复工复产总体进展情况
截止2020年4月20日,江汉区已复产企业总数为7277家,已返岗到岗总人数为64108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1068家,已复产1039家,复产率为97.28%;职工总人数204171人,已返岗到岗171586人,返岗率为84.04%。从行业类别划分如下:
工业企业总数13个,已复产企业13个;职工总人数4786人,已返岗到岗3965人。建筑企业总数148个,已复产企业148个;职工总人数34621人,已返岗到岗32187人。批发和零售企业总数409个,已复产企业405个;职工总人数42920人,已返岗到岗39255人。住宿企业总数42个,已复产企业40个;职工总人数3110人,已返岗到岗2095人。交通运输和邮政企业总数44个,已复产企业44个;职工总人数12101人,已返岗到岗9942人。餐饮企业总数50个,已复产企业46个;职工总人数13621人,已返岗到岗6380人。信息传输业总数11个,已复产企业11个;职工总人数5644人,已返岗到岗5911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数16个,已复产企业16个;职工总人数1780人,已返岗到岗1337人。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总数71个,已复产企业71个;职工总人数3174人,已返岗到岗3146人。物业管理行业总数43个,已复产企业43个;职工总人数18367人,已返岗到岗15035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数104个,已复产企业104个;职工总人数34874人,已返岗到岗31077人。其他行业总数117个,已复产企业98个;职工总人数29173人,已返岗到岗21256人。
(三)全区复工复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 财政支持政策措施。截止2020年4月20日,江汉区已有11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申请到专项再贷款资金合计153230万元,其中138100万元贷款已向上级财政上报申请贴息,合计贴息金额1532.28万元。
2. 税收减免政策措施。截止2020年4月20日,江汉区税务局累计减免361户次,分别减免增值税1725.30万元、城建税120.61万元、教育费附加51.69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6万元。个人所得税享受优惠365人,个人所得税捐赠扣除金额27.64万元。
3. 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截止2020年4月20日,江汉区已收集705家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需求并已向上级部门申报待审中,合计需求金额为567013万元。
4. 员工扶持政策措施。截止2020年4月20日,江汉社保处已累计为10925家辖区内参保企业免征企业社保费共计11980万元。在企业稳岗返还方面,享受稳岗返还的企业6896家,已成功返还5805家,返还金额3040.58 万元。
5. 房租减免政策措施。截止2020年4月20日,区国资局反映三恒集团和区房地公司已对全区承租国有资产的租户进行摸底核实,将转租和非转租情况进行分类,待核实完毕后减免相应租金。
二、抽查样本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审计调查情况表明,江汉区企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整体情况良好。但有部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受行业或者政策所限,仍面临严峻形势:
(一)用工难。在抽查的15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有反映复工期间存在用工难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成本上升,疫情期间建筑行业及家政行业的人工成本上升;二是职工复岗率低、招聘难,在调查的企业中,家政企业、建筑行业、交通运输等对务工劳力要求多的企业的复工率低,另部分企业因为外地职工较多,职工复岗返岗率低,如抽查的4家批发零售企业复岗率为38.1%,武汉乐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为外地职工较多,至复工日仅10人复工,复工复岗率32.26%。
(二)融资难。在抽查的15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贷款困难。主要表现形式如:一是部分行业不适用现有融资政策。如美容、旅游等受疫情严重的生活服务行业由于不满足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中优先支持制造业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故无法申请该项资金;二是部分政策申请时间较短,如湖北捷龙交通运业有限公司反映由于《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0年4月7日发布,但2020年4月10日申报结束,申报期间过短错过了申报期。
后续区政府根据审计指出的问题研究增加2批次纾困专项资金申报。
(三)经营难。在抽查的企业中有10家企业反映经营困难如:一是成本费用上升,有3家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导致成本费用上升,公司压力较大;二是收入减少,在抽查的企业中3家企业反应疫情后收入大幅减少,如鑫帮悦家政反应疫情过后,需要家政服务的家庭明显减少,瑞丽美容美发中心反映开业后至今没有顾客上门服务;三是固定成本负担过重,8家企业反映,因为企业租用的房子为私人资产,在疫情期间仍需负担房租、场地租用费及职工工资,另外湖北人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其公司与医院业务往来的账期较长,逾期未付款多,造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四)其他困难。有3家企业反映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存在防疫难的问题,如捷龙工作人员为运输企业人员,防疫知识方面比较薄弱,需要针对运输企业特点的卫生防疫知识宣讲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苏宁易购人员密度大,防疫物资消耗大等;武汉港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反映因疫情封城原因,已到的高危化学物品无法运送到商家,需要额外负担高额高危化学物储存场地费80余万,直接造成损失及后续回款困难导致经营困难。
针对捷龙、苏宁易购、港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反映的防疫问题,区防疫督导组协助指导企业开展了防疫知识宣传和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确保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防控要求。
三、原因分析
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困境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疫情本身影响,消费力度不大。目前居民与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他们的主要消费者为居民,受疫情影响,居民普遍2月、3月无收入来源,或者收入来源较低,且仍然处在防疫阶段,居民防护意识较高,餐饮、娱乐、培训、旅游、生活服务等人口聚集性场所,人们消费积极性低,对该类行业冲击较大。
(二)政策覆盖面有限。在调查的企业中,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应较多的就是房租问题,政府目前出台的主要为承租国有资产的企业租金减免及鼓励其他业主减免房租,但是大部分企业承租的房屋为私人业主房屋,受到减免的比较少,普遍反映该部分成本负担较重。导致企业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经营困难。另外融资方面的政策也使得很多小微个体工商户难以达到对应的条件。
(三)防疫尚未结束,形成畏惧心理,导致招工难。在调查的企业中反映,武汉防疫尚未完全结束,群众形成畏惧心理有关。导致对劳力要求高的企业,尤其是对周边城市农村务工劳力要求高的建筑业及家政行业,招工难。另有企业表示职工中需要外地返岗企业,职工返岗率低。
四、审计建议
(一)继续加强防疫手段、加大防疫宣传,增强居民安全感。政府继续持续披露防疫进度、保证防疫安全,并且向居民传递健康的良好的防疫信息及防疫知识,加大防疫宣传并针对性进行防疫宣讲,增强居民安全感,尤其是增加对外宣传,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感,并提供相应岗位及相关培训,对人口密集的防疫重点行业,进行核酸、抗体检测,保证大环境安全。
(二)继续扩大政策普及度,尤其是加强针对小微企业、服务型第三产业的政策支持。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政府可以适度的出台针对该类行业的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对租用私人用房的出台奖励细则鼓励业主减免租金,或者给部分的租房补贴、消费抵扣券等,用以加大对小微企业、服务产业的扶持,推行房租抵税抵费等减免措施,对小微企业加以扶持。
(三)继续推行消费刺激,激活市场活力。政府联合商家,推行消费刺激方案,鼓励经济流通,增加市场活力,带动线上销售,整合市场结构,引导供销体系行业成规模化,规范化,带动产业链发展。在此阶段,政府更要加强质量把关,推行质量建设,增加品牌效应及品牌信心。
武汉市江汉区审计局
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