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岸区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综合试点地区,经过前期试点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改进全区经济普查工作方法,现将《江岸区“四经普”试点工作的有关问题及建议》印发给大家,供参考借鉴。
江岸区“四经普”试点工作的
有关问题及意见
近日,省经普办召开全省四经普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全省经普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江岸区结合四经普国家综合试点工作实际,对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完善改进全省经济普查工作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一、“两员”选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试点期间,江岸区选的“两员”基本以社区群干、专干、网格员为主,他们具有熟悉辖区情况,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较高的优势,但由于普查表式比较复杂,涉及很多财务指标,“两员”财务知识相对不足。为此,有的街道专门聘请专业财务人员参与普查试点,效果明显。建议在正式普查时,每个街道都聘请一名专业财务人员参与普查,有条件的街道每个社区配备一名专业财人员,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入户调查阶段,江岸区有的街道针对一些大的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和大型专业市场入户难的问题,在选聘“两员”时将这些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和大型专业市场的物业管理方工作人员纳入普查员队伍,街道派一名普查指导员进行具体指导,为入户调查扫清了障碍。正式普查时,建议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相关单位的物业管理人员、市场管理人员纳入普查员队伍。
“两员”劳动报酬发放一直是困扰普查工作的一大问题。试点期问,江岸区塔子湖街在“两员”劳动报酬发放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塔子湖街道办事处经街道工委会研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街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两员”报酬发放的标准、形式、时间等。同时,街道统计站与辖区各社区(村)签订《街道统计站向辖区购买四经普试点服务合同书》,明确服务的目的、内容、标准,以及提供服务的要求、期限、服务费用支付方式、服务绩效综合评估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合同的形式明确社区(村)“两员”人数和劳动报酬的金额以及发放形式。
为便于普查工作的开展,加强上级普查机构和基层普查人员信息共享和互动,建议每个普查区设立一名专职的信息员,负责将上级有关普查的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随时传达到基层,做好每日的信息收集,上报工作进度和普査工作中的问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二、“两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两员”培训是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由于基层普查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试点期间,江岸区对“两员”集中进行培训,增加模拟入户调意环节,对入户调查的整个流程、注意事项、现场登记过程等内容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全方位演练,结合培训的重点进行现场讲解,使参加培训的普查人员对入户调查、PAD的使用有直观的感受,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江岸区计划录制包括入户调查、PAD录入等内容的标准化全流程视频,下发给基层普查人员,进一步加大实操培训工作力度。
江岸区在试点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在正式普查时,采取分片培训的方式,成立由局业务骨干、街道基层骨干组成的业务培训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再将培训小组分成四组,以点带面,分片对街道普查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训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收集各街道问题和建议,并进行集中研讨,研究改进办法,形成共识,更好地指导各街道普查工作。
三、入户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普查人员多为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既要参与普查,还要承担社区的日常工作。在试点期同,江岸区部分社区按照普查工作的特点将工作进行统一安排,排出时间表,既保证社区日常工作,又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江岸区还制定了“三个ー”工作机制。即“一碰头”,街道分管领导、街道普查办每天与各社区普查员碰头,掌握每日清查工作进展情况;“一核算”,每天根据各社区工作进度,核算整体工作完成情况;“一通报”,街道普查办每天通报各社区当日工作进度和累计完成情况。
做好部门协调工作,要以街道为主导,各相关能部门协调参与,特别是在上门入户过程中,需要工商、税务、派出所、食药监、教育、卫计委、城管等部门联合起来打“组合拳”,这样入户调查成功率和企业的配合度才会提高。同时,部门分管领导、街道主要领导要发挥“头雁”作用,亲自上阵组织协调,和普查员一起上门入户。
国家新修订的《普查工作方案》的一个亮点就是“清查口袋书”非常方便实用,大大提高入户调查的工作效率。江岸区将结合实际情况,在正式普查时,采取“口袋书”的形式,编制一本普查员速查工作手册,将普查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编成册。同时,将各调查单位应填写哪种调查表统一做成模板充实到“口袋书”里,方便普查员“按图索骥”,提高入户登记的速度,减少实际工作的差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