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口租华两界交界之下,铜人像、民众乐园等地标完善保留,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划过道道岁月印痕,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老居民的迭代,这些历史建筑的故事渐渐淡去。
修复历史遗迹,唤醒城市根脉。江汉区城区改造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汉区以武汉嘉里项目为契机,在更新城市空间的同时,创造一个根植于武汉历史遗产的建筑群,打造“城中里坊”。
让“邹协盛”金号旧址“复活”
10月20日下午,武汉嘉里项目总监谢繁星与设计、施工人员一道,来到近代历史建筑“邹协盛”金号旧址,商讨修缮计划。
武汉嘉里项目修缮近代历史老建筑“邹协盛金号”
“邹协盛”金号旧址位于江汉区民权路187号,是一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历史建筑,也是“邹协和”老字号系列建筑之一。它见证了近代汉口金银业的发展变迁,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和家族创业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邹协盛”金号建筑外立面为典型的西式风格,立柱、山花、悬挑阳台、宝瓶栏杆等装饰细节丰富,部分室内空间保留水磨石地面和天花线脚,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由于这栋三层楼建筑历经多次改建,外立面看不出原有风貌,内部空间和室内装饰也看不出过去的样子。
“‘邹协盛’金号的沿街外立面将‘修旧如旧’,背立面则采用简约现代的玻璃材质,让历史与现代得以碰撞、交融,凸显历史建筑本体的辨识性,激活建筑的生命。”谢繁星说。
未来,这栋“复活”的老建筑除了能成为历史文化地标外,还会引进一些商业和展览,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一扇窗”。
“铜人像”背后立起新学校
江汉区三民路路口,孙中山先生之像矗立近百年。这里曾是商业的繁华和里分的安逸相交融的地方,如今已成为老汉口的地标记忆。
眼下,武汉嘉里项目的一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其所处的位置,正是“铜人像”附近。
“铜人像”背后立起新学校
项目规划时,设计师考虑到若将现代建筑生硬地摆在历史遗迹身旁,一个个独特视觉系统将变得破碎。于是,嘉里建设有限公司在这块“黄金区域”摆放了一座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建筑的外形也是经过严谨考究。
“我们找到了1933年铜人像设立时的老照片,根据当时周边的建筑风貌,结合当代的街区环境和实用功能,重新建造了这栋巴洛克风格排楼。”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历史肌理与现代建筑融合
“我们将保留的两处历史建筑与整体规划相结合,并以周边百年商业文化为肌底,结合汉正街特色文化,来传承城市记忆,以融合历史美感的‘城中里坊’建筑形态,打造江城自然、人文、生态、活力的人居街区。”正如嘉里建设相关负责人在项目开工仪式上曾介绍的一样,在如此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土地上参与城市更新,嘉里建设有限公司会以“传承、共融、永续”的理念,精心雕琢这片土地。
图文来源: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