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政府信息公开

        文      号 黄陂区创造村:贫困村的幸福蜕变 发文日期 2023-01-31 08:36
        发布机构 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有 效 性 有效
        标     题 黄陂区创造村:贫困村的幸福蜕变

        黄陂区创造村:贫困村的幸福蜕变

        字号 :  | 
        更新时间:2023-01-31 08:36 发布时间:2023-01-31 08:36 |  来源: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眼下,虽正值隆冬时节,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创造村蕴藏着勃勃生机:村民们或在村产业基地忙碌,或在小广场上享受午后的闲暇,脸上洒满阳光……

        地处黄陂北部丘陵地带,毗邻“梅院泥”(梅店水库、院基寺水库、泥河水库)三大水库群之院基寺水库的创造村,在扶贫政策实施前,这里曾是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的国家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

        2015年起,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包联创造村的扶贫工作。在该局大力支持下创造村创造了奇迹:已建成远近闻名的路畅业兴、景美客来、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

        山路修通,群众出行再也不难了

        “以前娶媳妇,姑娘一听是创造村的,立马掉头走人。太穷了,谁愿留下?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甘玉蓉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子在扶贫政策的沐浴下,养殖、种植、乡村游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出去说自己是创造村村民有一种自豪感。

        创造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4000亩,耕地面积不足1600亩,村湾处于丘陵深处,“出行难”曾是制约村子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以前的泥巴路弯弯拐拐的,行人一不留神就滑入沟中。紧挨路旁是猪圈、牛栏、茅坑厕所,即使初冬还有蚊虫乱飞……”这是2016年汉江区市场监管局干部常向阳初次驻村时的印象。

        作为该局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常向阳和村“两委”及驻村队员一起思考着:如何“向山要路”?如何“拔出穷根”?

        “那时候,我和村‘两委’、驻村队员一道,每天走访、摸底:全村322户1032人就有45家贫困户119人。”常向阳说。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初,创造村在该局的扶持下启动了修路计划。刚开始少部分村民不理解,政府修路,为什么要占用自家的土地?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反复上门做工作,动员大家投工投劳。“那段时间,每次回家带来换洗半个月的衣服,要不了三天就全部弄脏,特别是鞋子,除了泥浆,沾的都是脏、臭的东西。”常向阳说。

        同年5月,进村的路修好了,全村群众笑逐颜开,大家终于摆脱了路难行的痼疾,有的村民穿着拖鞋走村串户都不会弄脏,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路通了,江汉区市场监管局先后两次投入50万元在全村各路段安装了157盏太阳能路灯,整个村湾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风貌随着环境的改变,也在积极发生着变化。

        村民增收,置办年货都有底气了

        “往年过年也能买点年货,但是远没有今年置办年货这么有底气,收入多了,当然也敢买东西了。”日前,当驻村干部走访村五保户王碧蓝时露出了笑容。原来,为管护好村上的光伏基地,驻村干部专门设置了公益性岗位,聘请她担任管护员,帮她增加收入。

        “帮到难处、扶在根本。贫困群众就是我们的亲人!”这是驻村干部的思想共识,更是自觉行动。贫困户邹晓生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得到了政府资助的无息贷款,他成了养牛专业户。疫情期间,他的5头肉牛滞销,又是驻村干部伸出援手:主动发朋友圈、联系亲友、联系客户。

        “六年来,看到村里以前的泥巴路修成如今的水泥路,看到贫困人口如今全部脱贫,看到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看到村民在广场上休闲散步时……那份亲身参与演变而来的成就感,使我的驻村工作充实且十分有意义。”常向阳说。

        他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初来时,针对村党员干部思想涣散、精神懈怠现状,组织他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他们的思想觉悟、干事本领得到了显着提高,很快投身扶贫事业。

        与此同时,该局制定措施,确定“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局领导和科所长全覆盖,每年签订结对帮扶承诺书,帮扶责任人和结对的贫困户对接,并制作了结对帮扶联系卡送给贫困户。局党组定期研究村子扶贫工作,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到村调研,走访贫困户,研究解决办法,通过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扶智助学、医疗救助、低保五保政策兜底等措施精准帮扶,两年时间就帮助改水45户119人、完成危房改造16户,所有贫困户就医、住院报销零负担。2018年,创造村整体脱贫出列。

        产业兴旺,扶贫项目带动致富了

        在“绿野鲜菇”基地施工现场,村民邱和林正忙着安装水电。“以前种地为生,一年忙到头挣万把块钱,现在企业办到了家门口,一天挣170元,两三个月就把全年的钱挣回来了……”说罢,64岁的邱和林脸上露出了质朴憨厚的笑容。

        产业是农民增收、农村兴旺之本,更是该局巩固创造村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驻村工作队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和村“两委”一起紧扣山水资源谋划创造村的未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以绿色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18年,江汉区市场监管局拨付30万元支持村与武汉“五福桥”花卉公司合作;2019年,拨付30万元支持村与武汉“鑫鳜源”公司合作;2021年,拨付30万元支持村与“枫香树湾”公司合作……包联至今,该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8万元。

        长轩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宏刚说,每年,这些合作项目为创造村带来了稳定的分红收益。同时,除了让村民把土地流转企业获得收益外,村民、特别是脱贫户到基地务工也可增加收入。如今,脱贫户人均年收入1.4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2.4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5万元以上。2021年,该村被区政府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22年11月,创造村代表黄陂区迎接全省第三方评估并顺利验收获评“脱贫攻坚先进村”,江汉区市场监管局多次获评“武汉市先进帮扶单位”。

        扶贫干部全身心的投入,不仅赢得了全村老少的认可,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驻村工作队先后3次获评“武汉市先进工作队”、常向阳被评为“武汉市先进工作队长”。

        2023年1月12日,江汉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兴海受访时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该局和街村一起增强扶智与扶志力度,壮大村集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把创造村打造成为美丽宜居乡村,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