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江教函〔2022〕28号 | 发文日期 | 2022-06-26 17:00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教育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对区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十六届一次会议第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对区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十六届一次会议第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组成部分,实现稳健传播和可持续发展,对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回应人民需求和时代呼唤有着重要意义。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间,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发表谈话,这也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做好非遗相关工作的最新指导思想。要把非遗保护做成一项充满活力、可持续的社会文化事业,就需要由一代代人继承和传递。青少年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认同至关重要,而在中小学校教育中普及非遗知识,是推动非遗进人群的良好方式之一。
一、非遗进校园开展情况
江汉区教育局属学校自2016年起就已经开展部门联动,与文体局联手将非遗项目引进校园。具体内容有:金石器物全形传拓技艺、汉绣、梅氏景泰蓝工艺画、全形拓、汉派插花、鱼门拳、汉派石雕、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棉絮画等近十种非遗文化工艺,涉及百灵幼儿园、武汉关小学、市六十八中等十五所学校。其中武汉关小学于2013年初,在全市中小学中首开汉绣课。该校教师刘想玲向汉绣大师(汉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春萍老师拜师学艺,经过多年校内外的汉绣传承工作被评为江汉区汉绣非遗传承人,为学校非遗项目汉绣注入坚实教育力量。该校开展“汉谣、汉绣、汉剧”三汉特色校本课程,由江汉区非遗保护中心授牌成为“汉绣艺术教育基地”。在2018湖北省第十一届黄鹤美育节艺术实践工坊评选中,武汉关小学"汉绣艺术实践工作坊”获一等奖;2019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三等奖。
二、持续投入,提升“非遗”教学质量水平
近三年,江汉区教育局在艺术教育每年投入100-228万,其中2020年52万、2021年165万、2022年83万用于非遗文化教育专项,均超过当年总投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尤其2022年,在疫情影响总费用缩紧的情况下,还加大了非遗项目的投入。自2020年起,非遗文化进校园在江汉区已经自幼儿园到高职高专,辐射全学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将全面增加布局学校,均衡安排非遗项目类别及活动形式:
1.学校依据学段年龄特点自行选择适宜的非遗项目进校,区教育局体卫艺站按照从幼儿园到职校学段分布整体布局,依据项目内容给予相应的规划管理。
2.要求各校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与劳动教育的开展。引进非遗传承人担任专、兼职教师,固定校本课程内容及授课时间,保证授课质量。
3.与文体局联系,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辅导讲座,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并开展专项活动,推进非遗文化在校园的影响与辐射。
4.针对疫情限制,利用信息化数据支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云课程,扩大非遗传承人资源的利用。结合有突出成绩的学校活动进行线上经验推广,扩大非遗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江汉区教育局
2022年6月2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