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 2016 | 发文日期 | 2016-03-13 10:40 |
---|---|---|---|
发布机构 | 江汉区财政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江汉区公共财政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
江汉区公共财政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时期。按照市、区关于编制“十三五”规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全面总结我区财政“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江汉区公共财政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此规划既是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五年江汉区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是财政部门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等职能作用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的支持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于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为主线,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调控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努力建设有江汉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大力优化财政支出,努力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民生投入;大力强化财政监督,努力维护规范、公平、透明的财经秩序,促使全区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江汉区公共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和主要任务进展情况良好,基本按照时间节点的进度要求完成了任务目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不懈地加强财源建设,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和各项激励政策,全力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试验区”和“省级金融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助推职能部门和街道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主动性和积极性,协助有关单位落实对重点纳税大户的跟踪服务、走访慰问和奖励制度,鼓励重点企业扎根江汉、做大做强。坚持积极支持武汉中央商务区、武汉民间金融街建设,积极支持江汉经济开发区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发展环境,开拓发展空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配合职能部门探索建立“楼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楼宇经济的统筹和管理。201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8.44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16.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8.74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27.43%,均超过了公共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5%的发展目标。财政收入平稳、持续增长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2015年江汉区财政收入一览表
单位:亿元
2010年 完成数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完成数 | 同比增长 | 完成数 | 同比增长 | 完成数 | 同比增长 | 完成数 | 同比 增长 | 完成数 | 增长率 | |||||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 83.91 | 106.35 | 26.74% | 129.04 | 21.34% | 143.28 | 11.04% | 156.16 | 8.99% | 178.44 | 14.27% |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0.48 | 37.51 | 83.15% | 46.74 | 24.61% | 53.92 | 15.36% | 61.38 | 13.84% | 68.74 | 11.99% |
(二)民生投入逐年增加。按照“扩内需、重民生”的宗旨强化支出管理,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9.63亿元,较2010年年均增长20.02%,超过了公共财政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12%的发展目标。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区在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就区级资金而言,教育事业支出从2010年的39,639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17,805万元,增长了1.97倍;文体事业支出从2010年的1,419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2,305万元,增长了62.44%;医疗卫生支出从2010年的14,367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34,184万元,增长了1.38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010年的50,528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15,169万元,增长了1.28倍;住房保障支出从2010年的8,832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16,758万元,增长了89.74%。
2010—2015年江汉区财政支出一览表
单位:亿元
2010年 支出数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支出数 | 同比 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 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 增长 | 支出 数 | 同比增长 | 支出 预计数 | 预计 增长率 | ||
财政支出 | 23.86 | 32.13 | 34.66% | 40.26 | 25.3% | 48.55 | 20.59% | 51.91 | 6.92% | 59.63 | 14.87% |
2010—2015年江汉区民生投入一览表
单位:万元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支出数 | 支出数 | 同比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增长 | 支出数 | 同比增长 | |
教育事业支出 | 39,639 | 42,567 | 23.75% | 88,452 | 83.55% | 90,706 | 128.83% | 100,720 | 11.04% | 117,805 | 16.96% |
文体事业支出 | 1,419 | 1,443 | 1.69% | 2,369 | 43.31% | 2,519 | 77.52% | 1,822 | -27.67% | 2,305 | 26.51% |
医疗卫生支出 | 14,367 | 18,530 | 28.98% | 17,443 | -5.87% | 23,184 | 61.37% | 29,355 | 26.62% | 34,184 | 16.45% |
社会保障支出 | 50,528 | 61,635 | 21.98% | 66,811 | 8.49% | 68,216 | 35.01% | 84,617 | 24.04% | 115,169 | 36.11% |
住房保障支出 | 8,832 | 22,572 | 155.57% | 25,224 | 11.78% | 20,229 | 129.04% | 15,191 | -24.9% | 16,258 | 7.02% |
(三)财政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将各部门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实行预算统编,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在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引进第三方评审机制,邀请人大、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审计及中介机构代表等,对预算单位申报的项目预算进行评估论证,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透明度。全面启动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制定《江汉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与经费预算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了区属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将实拨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按照标准程序运作,规避了风险。建立现金支出管理制度,对预算单位的现金使用总量和大额现金提取实行限额控制,促进公务卡使用率的提高。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切实规范采购行为和采购程序,招标采购占到总规模的65%以上。建立“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系统”,基本实现对采购全过程的电子化监管,简化工作环节,规范采购行为,促进“阳光采购”。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国库管理。
(四)财政监督日见成效。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综合检查,将检查结果积极运用于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五年平均审减率基本达到25%,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全区财务人员培训,五年来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提升了基层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不断完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建设,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和部门预算公开力度,做到依法应公开的财政资金公开率100%,网站咨询和投诉回复率100%,自觉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落实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全区75家单位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时间进行公开。
(五)国资管理更加规范。创新国有公司管理模式,增加恒泽公司项目资本金,大力支持和参与旧城改造,对促进江汉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监管上,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调整授权范围,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实现资产经营与社会公益指标的同步增长。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抓好资产配置、使用、调剂、处置等环节,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资产处置较大升值。在全区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依法管理意识。
二、“十三五”时期财政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今后五年,武汉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江汉作为武汉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立体交通枢纽,将面临全方位开放的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也将为财政改革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公共财政发展的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充分表明财税改革将在新一轮改革中发挥“打头阵”、“重头戏”和“切入点”的重要作用。江汉区作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省级唯一的金融服务业聚集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城区转型、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三大战略,“推进两大示范区建设、优化四大经济功能板块、巩固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和推动江北民营科技园升级”五项措施,坚定不移地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将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区域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区财政发展后劲,促进财政收入多极增长格局的形成,这些都为我区财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公共财政发展的不利因素。尽管我区财政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综合经济增长的动力有待提升;二是辖区内土地资源紧张,可用空间有限,存量税源竞争激烈,增量税源难以跟进,财政增收后劲明显不足;三是“营改增”扩面、小微企业扶持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无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已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压力;四是财政支出压力仍然较大,改善民生的政策性增支依然很多,财政支出刚性化和可用财力不足的问题并存,财政收支矛盾较以往显得更加突出;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预算编制、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仍需完善,部分单位和部门的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全市第一”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目标,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民生财政建设、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任务,立足区情,科学分析,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江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全域中央商务区。
基本原则
1、坚持公共公平原则。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着力推动资源配置更多地向公共服务领域和困难群体倾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2、坚持收支平衡原则。财政收入预算严格按照新《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编制,财政支出兼顾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收支安排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创新理财观念,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大力支持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省级金融服务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城区转型和产业升级。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4、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加大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逐步建立了财政预算信息披露制度,不断提高公开质量,推动“粗放公开”向“精细公开”转变。
四、“十三五”时期我区公共财政发展的收支预测
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2016年基本完成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财政收入目标预测。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和《预算法》关于“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的规定,预计“十三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在8%左右,到“十三五”期末达到100亿元。201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分别为73.91亿元、79.82亿元、86.21亿元、93.11亿元和100.56亿元。
2、财政支出目标预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不断提高提高民生投入,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预计“十三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在5%左右,到“十三五”期末力争达到75亿元。2016—2020年,区级财政支出预计分别为61.43亿元、64.5亿元、67.72亿元、71.1亿元和75亿元。
五、“十三五”时期江汉区公共财政发展的主要措施
“十三五”公共财政发展目标明确、任务艰巨,财政部门必须面对新形势,确立新思路,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
(一)坚持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区转型。进一步拓展理财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财政增收机制,努力加强财源建设。围绕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支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石油调配中心、通信信息中心和汉派服饰研发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实质性运作,吸引优质金融企业、总部企业落户江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繁荣。
(二)坚持紧盯目标,保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狠抓税收收入征管,加强绩效管理,强化工作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保证经常性收入均衡入库。继续鼓励协税护税,巩固零散税收委托街道代征的“江汉模式”成果。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按照“精简提效”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罚没收入、国有资本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三)坚持民生导向,创新财政支出管理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支出增长,加大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投入,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围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整合财政资源和财政专项资金,逐步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资金投入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坚持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采购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高采购效率。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以全省非税票据改版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票据监管,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收支两条线”。
(五)坚持绩效优先,推进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财政法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合理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评审结果的运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性。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秩序规范。加强财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财政部门勤政廉洁、服务优先的良好形象。
2016年3月1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