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江汉不完全雕塑图鉴

        发布日期:2022-06-28 16:43   来源:江汉之声

        雕塑就像属于公众的艺术品,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精神气质的凝固的缩影。人打造了雕塑,雕塑又在不经意间塑造着城市的面貌。

        在武汉市江汉区的街头巷尾,你的目光是否也为这些雕塑停留片刻?

        雕塑中的历史

        坊间俗称的“铜人像”是一座孙中山铜像,从1927年动议兴建,1933年安置竣工,1949年后几度重新修缮,至今已在六渡桥的闹市中心伫立了八十九年。如今铜人像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塑像本身,成为了武汉重要的地理坐标和人文象征。

        民族路、民权路、三民路在他脚下交汇,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永远留在了武汉。

        热天里铺满街的竹床,路边等待揽活的“扁担”,从小摊端出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老武汉人记忆中的生活图景已成为历史陈迹。

        但江汉路上的一组民俗铜像,则将老武汉的生活定格在这条繁华的商业街。

        坐在竹床上和铜人“对弈”一局,就像短暂地回到了6、70年代某个夏天的傍晚。

        街头的“现代艺术”

        在江汉区各大商圈,富有现代气息的雕塑也比比皆是,它们不仅作为商业体的“地标”,也为城区环境增添了几分浪漫、趣味和艺术气息。

        2016年中山大道开街后,落成于大洋百货前的大型雕塑《融》被称为“镇街之宝”。《融》造型形似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融入邮驿邮路历史文化和当代网络概念,象征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生生不息。

        如今的《融》雕塑依旧熠熠生辉,简约的造型与周边现代化的商业环境相得益彰。

        在武商广场,最先注意到的总是门前的两座黑色的大型塑像——一个手持大刀的“武士守护神”,一个弯弓拉箭的“开心人头马”,从武商广场开业不久时起屹立至今,已经成为武广最深入人心的象征。

        近两年,武商广场开始为两座雕像打造IP,推出了文创雪糕、巧克力等“周边”,相似度拉满。

        从开业起,江宸天街的星空天台就是吸引无数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其中点缀着不少宇航员元素的雕塑。

        如果武汉没有大海,那就以蓝天为海,开业一年的天街商圈就像冲浪的宇航员一样活力满满。

        散落在城区各处的大大小小的雕塑,有些是为了纪念,讲述一段历史,有些是为了装点,增添更多生活的意趣。这份《江汉不完全雕塑图鉴》,还需要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发掘、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