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湿地城市,城市的湖泊众多。而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武汉市的江汉区通过实施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不断推进湿地“数智化”养护。
常青公园是武汉首座5G公园,面积达到20.63万平方米。公园内,各色花草树木呈现出极富生机的自然景观。
尤其是占地22000平方米的镜湖湿地,湖岸边乌桕、紫薇、法桐、垂柳等树木和清澈的湖水构成一幅幅油画般的绚烂景色。但在今年5月份之前,这里的湖水水质却并不是这样的。
常青公园湿地养护技术人员邓超:“这是有20年左右不对外流通的湖泊,原始的水质非常不达标,包括氮磷钾和其他营养物都是超标的。直接感官上就是湖水泛绿。”
为了深入贯彻武汉市政府“四水共治”的工作思路,从今年5月开始,常青公园对镜湖进行了彻底的水生态治理改造。
常青公园湿地养护技术人员邓超:“首先对湖泊进行了筑坝抽水和分段式清淤,把湖底的腐殖质、杂质都进行一次彻底的清除。再通过湖底栽植水生植物,投放一些鱼虾贝类和食藻虫、微生物菌群,共同构建水下森林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自我净化的功能。”
湖面上种植着睡莲、荷花、鸢尾、菖蒲等10余种水生植物,能保证镜湖在没有外来流通水的情况下,常年维持在Ⅲ类水以上的标准,透明度达到1.5米。
在镜湖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常青公园还在湖泊养护上下功夫,从过去的粗放到现在的智慧和精细。
常青公园湿地养护技术人员邓超表示,湖里有数字化5g控制的收集船,它可以常年在湖上巡游,收集漂浮物垃圾,湖中间设立了6个复氧曝气的系统,它通过抽水泵使水面起到增氧的效果,促进水体生物生长。还有一个定点监测仪器,连接5g大屏,时刻监测水体的氧量、氮磷钾等的含量,有利于人为干预湖体的养护。
常青公园5G智慧管理系统利用数字赋能,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干湿度,并利用这些监测数据开展公园养护管理。
武汉号称千湖之城,湖泊众多。全市共有大小湖泊166个,其中中心城区湖泊就有38个。“数智化”养护模式以及水质生态检测的无人化,能更好的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城市景观水体智能运维系统,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