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圈”“圈”相扣,江汉区公共法律服务已将您包围

        发布日期:2022-12-13 21:35   来源:江汉之声

        近段时间,法治江汉喜报频传:司法部、民政部将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街新育社区纳入了拟命名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公示名单;江汉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入选湖北省改革先行区名单;江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唐家墩街、新华街、花楼水塔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综合评定一档”的成绩通过“2022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实体平台”验收。

        问民生之需,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之路上,江汉昂首向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这些年来,江汉区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形式、拓展普法队伍、普及法治观念,努力让居民在矛盾纠纷发生时、权利受到侵害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江汉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江汉司法人正朝着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今年38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秀菊,是江汉基层司法人的典型代表。8年前,她主动申请,在律所工作的同时来到常青街银河里社区,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义务帮助拟诉讼状、开展普法活动、为社区调解提供法律支援……原本擅长婚姻家庭类案件的她,通过学习、求教,逐渐成为能为居民解决房产纠纷、物业纠纷等疑难杂症的“多面手”。当她因工作需要离开时,社区居民联名上书挽留。

        近年来,江汉区聚焦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新需求,聚合资源、融合力量、整合功能,着力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方便居民群众就近寻“法”。

        今年全区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接待法律援助咨询5000余人次,接待来电咨询400余人次;近三年通过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5000余次……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着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便民查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携手,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司法。

        2020年8月,江汉区亿元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正式启动。至如今,已在华发中城国际中心、中国移动(武汉)大厦等14栋亿元楼宇建立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采用“1+N”服务模式,以律师线上线下一体化法律咨询为主,辅之以公证、鉴定、仲裁、调解、查询等多项服务,打造出覆盖辖区2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和29栋亿元楼宇、90栋重点楼宇的“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圈”。

        “我们会定期安排专业律师免费向企业及员工提供法律事务咨询、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指引和民法典普及等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与多家楼宇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律所业务的增长扩展了新渠道。”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江厚军表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进驻楼宇,实现了律所与楼宇企业的双赢。据悉,以该所牵头的华发中城国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曾上门为非遗老字号“汪玉霞”开展法治体检,通过制定系列法律方案,帮助“汪玉霞”商标及其实体企业步入高速发展新赛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由律师牵头的11支公共法律服务先锋队,深入企业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法治体检20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40余场。最早设立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的CBD民生金融中心,在一年时间里,其年度税收由几千万元增至两亿元。14家亿元楼宇公法站所在楼宇直接新增入驻企业100余户,11家驻站律所年度营收平均增长10%以上。

        法治环境改善带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2022年1-9月,江汉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641.7亿元,达全年进度的84.8%;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716家,以律所为例,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辖区律所新增21家,达到91家,律师人数新增692人,总数达2300余人。

        江汉区现已成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街道服务站、109个社区服务站点;1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个亿元楼宇服务站、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此基础上8家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市级达标,并新增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站5个、商标服务站1个,全覆盖、全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开放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已在江汉成型。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要求,下一步江汉区将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结合企业群众需求,打造出更多适合当地需要、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产品;发动更多公益团体、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全面提高辖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持之以恒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