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卫健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区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由区卫健局组织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江汉区卫生健康局
2019年11月6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意见
医联体建设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使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根据医联体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合理就医新秩序,切实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为建设“幸福江汉”、“健康江汉”奠定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与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高效、竟争有序的医联体。区级医院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区域内就诊率逐步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服务量占比显着提高,居民基层就诊率达到30%,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巩固现有5个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上联名医、下扶基层,有效提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建立以武汉协和医院为龙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为主体、江汉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互联互通“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建设和“江汉区医疗核心圈”打造迈出实质性步伐。到2020年,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全部参与“江汉区紧密型医联体”。
(二)落实人财物的统一管理。逐步推进医联体内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推动各医联体形成利益、责任和发展的共同体。核心医院行使人才统一管理和合理调配自主权,医联体内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专业人员在基层定期服务、双向流动机制。试点在医联体内进行人才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医联体内进行统一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实行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诊疗规范和设备管理,逐步实现医联体内的集约化管理、同质化服务、整体协同性发展。
(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机制,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在市、区两级信息平台的框架内,完善和运用统一信息平台,有效支持医联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适时推进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影像、心电会诊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及病理会诊中心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逐步形成基层费用节省、方便快捷、群众信任的良好局面,凸显分级诊疗的制度优势。
(四)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实力。坚持以重大疾病为导向,区属中心医院要大力引进医学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技术创新,提升解决危重症、疑难杂症疾病诊疗能力和水平。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名医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引才育才的优质平台,提高骨干队伍的业务能力,形成完备的人才梯队。
(五)有效夯实基层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区属中心医院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医联体深入开展对口支援,着力提高基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组建专科专病联盟。在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合作病房、推进全科或专科联合门诊、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等试点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预防、诊治和管理的有机结合。针对人口老年化趋势,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康复、长期护理、适宜中医诊疗等诊疗项目,夯实基层首诊、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签约服务对市民的吸引力,在就医、转诊、用药等方面,提高群众对签约服务的认同感。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在医联体的模式下,采取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家专病联盟社群,吸纳二、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种方式,形成“1+N”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合。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之间良好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七)协同推进配套改革措施。推行逐级转诊制度,探索实行医联体内医保资金总量包干,结余留用的政策,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将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建成共同利益集团,促使医疗机构主动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上,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优化药品器械供应保障,统一医联体内用药目录,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各项任务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强化落地意识。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长效协调工作机制,强化联系沟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社会融合发展。在相关部门内部建立各专项任务工作组,负责具体任务的推进。
(二)保障财政投入。落实政府办医主责,凸显办医公益性,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对推进医联体建设适当倾斜的财政投入政策,用于支持医疗卫生基本建设、学(专)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提供各类卫生与健康公共服务项目。
(三)强化督查考核。明确目标任务,出台考核细则,强化责任落实。探索对医联体实施整体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工绩效工资总额挂钩。各级医疗机构要把医联体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计划,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细化目标、落实进度,要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督查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成效。
(四)营造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主动宣传理念,加大新 闻宣传力度,有效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全社会营造支待医联体建设的良好氛围,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转变群众就医习惯,合理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为全面推动医疗卫生改革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