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五个中心”新征程号角吹响。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是武汉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举措;建设“武汉金融城”,是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关键抓手。
武汉市成立“武汉金融城工作专班”。江汉,正是“武汉金融城”的建设主体。
重任在肩、使命必达,“武汉金融城”如何扬帆起航?
5月13日,“武汉金融城”建设工作恳谈会召开,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江汉区政府,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界人士,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学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谋共商建设路径,共同把脉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发展。
“武汉金融城”建设工作恳谈会。
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中央商务区东部片区和武汉金融街已经形成融合发展态势,在物理空间、产业空间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成熟。
江汉将进一步创新金融业态、做大做强金融能级、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传统金融的转型升级和新金融集聚发展,形成“一街一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金融发展新格局。
本月,江汉区建立“武汉金融城”工作专班,借助专家智囊团,立足区域金融业门类齐全、实力较强、资源丰富、街城联动等特点,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谋划三大规划:
产业规划聚焦金融业高质发展,持续优化金融创新、金融生态、金融市场,营造可持续金融产业生态;
空间规划谋求产业物理载体增量,立足“武汉金融街”与武汉中央商务区融合发展,优化生活、商业、商务等基础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策规划则量体裁衣制定配套政策,为建设“武汉金融城”提供政策红利。
三大规划出台后,6月,江汉区将启动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助力“武汉金融城”做优做强。
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武汉金融城”对江汉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我们将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争分夺秒、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进武汉金融城建设。”
武汉中央商务区内,金融机构集聚。
声音
强化“软硬件”基础设施 优化金融业营商环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胡宏兵
建设“武汉金融城”,将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面临研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上市辅导难等现实问题,江汉区建设“武汉金融城”,能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服务。
“金融城”的概念非常好,“城”包含了机构汇聚的意思,意指金融市场集中在城市的某一个区域,比如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深圳前海、武汉“一街一城”,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核心聚集区时,以“武汉金融城”命名,有助于品牌宣传。
同时,我们还能赋予“武汉金融城”更多含义。以往的“武汉金融街”只是一条街,但“武汉金融城”的“城”,包括了“软硬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为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提供便利。
可以说,“武汉金融城”是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功能载体。从内容上,“武汉金融城”要建立一流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要完善金融科技等基础设施;要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要优化金融业营商环境等等。
强化“三力” 培育“三区” 构建可持续金融生态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许传华
加快“武汉金融城”建设,要着力强化“三力”。
第一是金融品牌影响力,要加强品牌营销策划,利用新媒体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第二是金融要素集聚力,加大金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和浓厚的金融招商氛围;第三是金融中心辐射力,培育诸如区域性保险公司等新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起机构类型多元化、层次多样化、结构完善化的地方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加快“武汉金融城”建设,还要精心培育“三区”。
第一是培育金融改革的试验区,以现代服务业小微金融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的跨越;第二是培育金融创新的先行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发挥科技金融创新在中部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第三是培育金融生态的示范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金融环境联动机制。
抓住高规格规划“突破点”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辐射力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宋望明
建设“武汉金融城”,提升总部机构集聚度,对金融产业发展十分有利。作为江汉辖区内的重点金融企业,我们希望“武汉金融城”建设越快越好。因为只有金融企业集聚发展,才会形成辐射力、牵引力和影响力,才会对实体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武汉金融城”应该是什么?是总部机构云集、高端人才扎堆、要素市场完善的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其最大的突破点,是要出台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我认为,“武汉金融城”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大纲,立足武汉、放眼湖北、服务中部。
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 推广金融主题定制楼宇
湖北产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高品文
我们隶属湖北省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是一家社会股权投资机构。对于“武汉金融城”建设提速,我们喜闻乐见,尤其关注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目前,我们成立了长江科技金融研究院,专注科技金融、区块链、楼宇经济等前沿领域,能为“武汉金融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江汉区楼宇经济发达,在建设“武汉金融城”上有天然优势。我们希望江汉能持续推进金融主题定制楼宇,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前沿细分产业,吸引更多金融总部机构落户。届时,“武汉金融城”将成为资本洼地、政策高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需要丰厚产业“土壤” 人才吸引招“小”商
武汉雪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王丹莉
武汉市人力资源丰厚,我们可以人才为吸引,引进众多“小”商:
第一种,小型金融创新型企业,它们是丰富金融业生态的“基底”,与总部机构共筑多层次的金融生态体系。
第二是引入以SAAS(软件服务)为主的金融服务机构;第三是繁荣金融自媒体等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三种路径中,以金融自媒体为代表的“纽带”尤为重要,它们一头链接产业、一头链接资本,地位和作用十分关键。
引进“小商”,意在培养丰厚产业“土壤”,从而引动大量资金流入。因此,要想建设好“武汉金融城”,应该优先发展实体经济,产业在“武汉金融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要明确。
行动
人大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聚焦金融业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4月底,武汉召开“五个中心”建设暨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其中“武汉金融城工作专班”位列第一,专班帮包市领导由市人大主要负责人领衔。
实地调研江汉多家企业,市人大调研组了解“武汉金融城”建设工作推进和相关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并提出“盘活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完善空间功能”等建议。
5月13日上午,江汉区人大常委会“三进”活动走进北湖街,聚焦“加速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赋能武汉金融城”,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深入调研商业楼宇,收集意见建议,寻找停车难等问题的解决路径。
此前,江汉区365手机app_365体育官网平台手机_365bet赌城投注提出的16号提案《关于加快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金融中心的建议》,与江汉区建设“武汉金融城”的目标不谋而合,并在近期开展办理视察。
提案建议,江汉区要壮大总部金融机构,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金融生态方面着力,增强区域金融实力,推动全区金融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