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的通报》,武汉市江汉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入选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
江汉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江汉区被确定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以来,一直坚持创新引领、试点先行,多点发力、深入实践,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
积极探索“6+N”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江汉区司法局全面发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仲裁等六类法律服务主体要素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促使各服务要素职能顺畅衔接、作用融合贯通、形成工作合力。
发挥律师主力军作用。律师牵头的11支公共法律服务先锋队,深入企业解答法律咨询2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法治体检200余次,举办法治讲座40余场。
鼓励公证机构坚持公证非营利性、公益性。辖区内的武汉市中星公证处不断深化在服务金融企业、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实践。积极落实各项便企利民政策措施,共优惠办理涉企知识产权类公证320余件。积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在参与商事多元解纷过程中,提请江汉区法院签发了湖北法院首份“公证调查令”,获最高人民法院关注。
引导司法鉴定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协调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窗口,开通涉企优先办理绿色通道。在鉴定机构配合下,江汉区检察机关首次提起环境损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犯罪行为受到追究,环境损害得以补偿。
推动法律援助在园区的有效覆盖。畅通农民工案件绿色通道,对32名农民工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在辖区的中国武汉人力资源产业园专门设立公法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免费提供劳动方面的法律咨询。
凸显基层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江汉区成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8个,2022年1至10月,通过人民调解和律师调解方式,调解涉企经营纠纷633件,涉案金额约2亿元。
协调仲裁机构积极参与先行区创建。位于武汉中央商务区内的武汉仲裁委与该区建立紧密联系,今年前九个月受理商事案件达到10543件,标的达到174.1亿元,标的环比增长15%。
注重发挥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服务职能作用。江汉区司法局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执法和柔性监管,增加营商环境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的权重。督促江汉区各部门单位推进减证便民服务。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将需提交材料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减少至26项,累计办件7484件。江汉区行政审批局在政务中心常年设立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窗口,聘请全国知名律所律师领衔提供企业注册成立、日常运营、融资交易、清产核资、清算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一条龙”法律问题咨询服务。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平台、服务“三下沉”
江汉区在湖北省率先建立华发中城国际中心等14处亿元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采用“1+N”服务模式,以律师线上线下一体化法律咨询为主,辅之以公证、鉴定、仲裁、调解、查询等多项服务,打造覆盖辖区2个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和29栋亿元楼宇、90栋重点楼宇的“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圈”。
江汉经济开发区设立江汉区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力量应驻尽驻,为辖区企业运行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以模板式框架和清单式管理机制,精准帮助园区、楼宇、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防范法律风险、合规经营发展,有效维护了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在12个街道、109个社区服务站点的基础上,推动8家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达到市级标准,并新增服务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站5个、商标服务站1个。